納西民歌中那些催人淚下的瞬間 你知道多少?
時光飛逝,天籟永存,今年三多節期間,飄蕩在麗江各地上空的聲聲納西天籟,多日來余音繞梁,令人難以忘懷。
時光飛逝,天籟永存,今年三多節期間,飄蕩在麗江各地上空的聲聲納西天籟,多日來余音繞梁,令人難以忘懷。
佳節再聞天籟
入夜時,與三五好友回味納西民歌,談起80后到90初期出生的人,在小時候經常聽到“谷氣”“喂孟達”“啊麗麗”“時受”等納西民歌,除了在錄音機里聽到一些,當時多數中老年人多少都會唱,至少不陌生。
后來興起打工熱潮,年輕人紛紛往城里跑,仿佛這些天籟之音又消失了好幾年,近年來,隨著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,又經??梢月牭侥切┨旎[之音,尤其是這次三多節期間的系列文化活動,內容豐富、形式多樣,在聲聲天籟中,仿佛回到遙遠的過去。
民歌里的“有溫度的感傷”
在多年與民間藝人的交流、學習中,對以下兩個題材的納西民歌印象特別深刻。其一是《嫁女調·紫谷慶》,其二是納西口弦。
民間歌手庭松介紹,《紫谷慶》在姑娘出嫁時唱,演唱者是母親或是“母親”的角色,曲調婉轉,催人淚下。在麗江納西族中,現在的“紫谷慶”在古城區的金安(龍山)一帶傳唱的較多。“紫谷慶”的歌詞大意是在表達母親辛苦養育女兒,才見女兒稍微長大就要出嫁了,心中萬分不舍。然而男大當婚,女大當嫁,自古已然,人生就是這么一種規律,所以那不舍的情緒里也就有了安慰,這便是“有溫度的感傷”。
在今年玉龍縣舉行的三多節文化系列活動中,《紫谷慶》表演感動人心。
“演得太好了,句句都流露出母親對女兒的真情,情不自禁又想起我出嫁時母親淚流滿面地送別。”
“我也是,因為前幾天我也才嫁兒女,聽到這些眼淚都出來了。”
悠悠口弦勾起往事
在數年前的一次采訪中,納西老藝人和雙源用口弦追思去世多年的愛人,情到深處,亦潸然淚下,旋律過處,往事歷歷在目。“她本來好好地坐著,見我迎面走來,她就立刻站起來了,長此以往,周而復始。即便在言語上,我們夫妻二人向來以‘您’來稱呼對方。”和雙源說,在納西人的審美價值取向中,口弦不單是樂器,更是一種表達情感的道具。
“今年三多節系列文化活動十分豐富,又聽到了很多幾乎忘記的民歌。我覺得民歌不僅反映生產生活的真實面貌,也是一種感化人心的藝術,一種表達真善美的藝術?,F在疫情緩解了,希望以后能多多看到這樣的節目,留住美好,留住感動的瞬間。”在廣東的納西族朋友阿凡說。
生活,總要有感動的瞬間,納西民歌中那些感動人心的題材、唱詞,你還了解多少呢?
相關推薦
- 《木梨戀歌》音樂微電影線上首發丨悠悠旋律中“戀上”麗江的“高原果王”
- 不可思議,一幅刺繡居然要4位繡工合作歷時3年多才能完成
- 6條精致線路,帶你全方面了解玉龍雪山景區
- 圖片?壁紙上新!雨后的瀘沽湖美如“天空之境”
- 麗江這里藏了一處鮮有人知的絕美秘境:漫山遍野的杜鵑花、原始森林、高山牧場……
欄目最新
友情鏈接
麗江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專欄 看見麗江